《新闻联播》聚焦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点赞队长刘之超的责任与担当

才从高原支医回来  又赴武汉一线战疫

《新闻联播》聚焦点赞

讲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刘之超的责任与担当

2020年2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关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

点赞刚从高原下来又奔赴一线的队长刘之超,用“缺氧不缺精神”的状态践行救死扶伤的医者初心,用实际行动展示共产党员站“疫”我先上的责任担当!

缺氧,但绝不能缺精神!

1月23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三党总支书记、消化内科护士长刘之超第一时间响应院党委号召,报名参加援助医疗队。此时,她刚从对口支援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返回成都。理塘海拔4000多米,刘之超高原反应严重,回到成都才两天,但她仍下定了决心,她说:“我是一名临床医务工作者,更是一名党员,缺氧不能缺精神!”就这样,还没从高原地区缺氧中缓过劲来,她又进入了佩戴防护用具造成的缺氧状态。

从2月1日接到紧急任务,到2月2日迅速集结出征武汉,刘之超作为成都市属公立医院首支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及医疗队队长,带领其他18名医疗队员员迅速投入到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

她出发前的一番话,让这个年轻的队伍里每一个队员都十分安心:
  我是队里年龄最大的一个,我就应该把每一个队员照顾好,不让他们的家人担心,不让医院的兄弟姐妹们担心。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我是党员,我先上

在武汉,她以“大家长”的身份带领团队工作、协调日常。每天,她需要和队员们搭班,负责临床工作,每4小时一次轮班,以实现诊治工作的全天覆盖。除了医疗队每天工作的统筹安排,刘之超还是医疗队和医院“大本营”联系以及和其他医疗队配合的纽带;此外,她还要事无巨细地关注每一个队员,了解他们的困难,解决他们的问题:是否每个队员都拿到了电热毯、每个队员的房间是否消毒到位、自我防护措施是否严格落实。年纪不算大的她,主动当起了队员们的“大家长”和“大队长”,成了队里面每天最晚睡、最早起的一个。

作为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刘之超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们虽然是临时党支部,但党心不临时、作用不临时。”刘之超说,“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健康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她主持召开多次支部会议,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工作纪律,讨论如何参与日常临床工作,查房、自我防护等具体事项,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救援队队员克服一切困难,打好疫情防控的攻坚战。

在医疗队里,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在援助工作中,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许多年轻队员被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所感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名入党积极分子因表现突出,在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疫情过后,我最想去武大看樱花。

去武汉之前,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刘之超选择不告诉家人,独自带着队伍前往战疫一

线。能瞒住吗? 就在刘之超出发的当日,家族群里便出现了“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

队出征”的消息,家人们的一句句“既然去了,就要把工作做好”的刷屏,让刘之超隔着手机

屏幕湿了眼眶。

二十多天的时间里,通过医护人员的细心治疗,这里病人的状况一天天在变好,她的内心也十分欣慰“这里的患者都十分感恩,我们只是做了作为医护人员的本职工作,而他们每天都会说感谢你们,感谢来自成都的你们。”

在夜深人静之时,刘之超更是把这些生活记录进自己的“战地日记”。由于达到武汉第一周较忙,她简单用一篇文字总结了自己的工作,从第二周开始,则有了更详细的内容,工作、一起过集体生日、和病人的日常……

比如这一篇:“2020年2月19日,周三,今天早班,下班回到房间准备洗头洗澡。其实现在每天“最耽误”时间的事情就是个人“保洁”了,穿各种衣服、脱各种衣服,每天回房间洗头、洗澡,会花费很长时间。我现在不喜欢洗头,原因很简单,一洗就掉头发。哈哈,不要等回到成都,我都已经秃顶啦!”

在刘之超的手机里,收藏了很多照片和好几个视频,既有队员们一起工作的镜头,也有患者治愈出院时的场景,还有医生护士在病床边给患者打气的画面,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住处后的他,会经常看看这些照片和视频,“每次看到那些微笑的眼睛,我就会感到充满了力量。”

谈到愿望,刘之超笑了笑说:“我最想去武大看樱花,带上我的家人还有孩子,然后给他们说,你看!这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手拉手去拍照,我们不用戴口罩,我们可以开心地和武汉伢坐在一起过早。”

成都晶博义眼(假眼)定制中心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36号302室
电话: (028)85356909
手机:18080010511

四川省人民医院对武汉新冠肺炎患者实施远程心理援助

“既然你现在已经认可你的心慌气紧不是新冠肺炎导致的,那么这些症状就不会有危险……我现在再交给你一些办法,让你好得更快。现在你以一个舒适的位置坐在病床上……”2月27日,应 四川省人民医院 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医生请求, 四川省人民医院 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对武汉红十字会医院一名焦虑恐慌患者进行心理援助,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董阿姨刚开始病情非常重,在治疗好转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后一直非常焦虑恐惧,担心自己好转后再转阳性、担心自己会有严重的后遗症,出现了心慌气紧的症状,这更加重了她的焦虑和恐惧。经过讨论,医疗队副队长李刚向 四川省人民医院 远程会诊中心发出了心理会诊请求。

上午11时,患者通过平台与心身医学中心主任周波交流。周波主任先调整患者认知,自信权威的语调和知识让患者确信自己的症状不是由新冠肺炎导致的。在交流中,董阿姨情绪逐渐平稳,周波主任再进行行为疗法,教她放松训练。董阿姨的症状进一步减轻,觉得呼吸都顺畅多了。

面对新冠疫情, 四川省人民医院 早期即介入了心理干预。2月4日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冠状肺炎11类人群心理干预和自助手册》电子版图书;对派往武汉驰援的医护人员作出行前现场心理培训,教授心理自助技巧;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对省内各市州定点收治医院的医生进行培训;2月6日开通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96111、2月14日推出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微信公众号,面向全省、乃至全国免费提供网络在线心理援助服务。

成都晶博义眼(假眼)定制中心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36号302室
电话: (028)85356909
手机:18080010511

华西医院紧急调运3台ECMO设备 驰援武汉救治重症病人

为保障武汉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需求,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根据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要求,2月23日晚上,华西医院收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需从我院紧急调运2台体外膜式氧合机(ECMO)到武汉的指令。收到指令后黄进副院长立即对设备物资部作出调运工作部署,当晚跟ECMO所属科室进行了协调和准备。由于ECMO属精密救治设备,运输要求高,设备部医学工程师根据仪器的结构特点于2月24日上午在物业管理科根据设备尺寸定做了8个木箱分别用来拆装主机、血泵、水箱、相关附件和耗材,并在木箱内填好相关泡沫以固定仪器。紧急打包后在木箱上标明仪器部件以便于尽快组装。由于ECMO内附电池,顺风物流无法空运,成都至武汉的铁路停运,汽车运输时间又太长,在紧急情况下,我们请求国家发改委、卫健委紧急协调,最后在第一时间由邮政EMS专机运送发往武汉。

在国家紧急调运2台后,正在武汉人民大学医院东院支援的华西医院第三援鄂医疗队也表示,由于负责的病房内重症患者较多,需1台ECOM设备用于抢救。为此,华西医院又从感染ICU调用了1台ECMO,于2月26日送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待组装调试后投入使用。此,华西医院共调用了3台ECOM设备驰援武汉。

ECMO是一种改良的人工心肺机,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可以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为危重症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ECMO是目前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最核心的支持手段,也誉称为重症患者的“最后救命稻草”。

成都晶博义眼(假眼)定制中心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36号302室
电话: (028)85356909
手机:18080010511

四川国资国企向四川省人民医院捐赠4376万元抗疫资金

2月24日下午,“四川省国资国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捐赠仪式”在省国资委举行,省国资委将前期组织动员国有企业通过川发展慈善基金会捐赠的4376万元资金,一次性捐赠给四川省人民医院,用于支持抗击疫情和提升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省国资委徐进主任、薛东兵副主任、沈汝源副主任,我院邓绍平院长、曾俊副院长、谭玲总会计师出席仪式。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四川发展代表捐赠企业发言,邓绍平院长代表受赠单位发言,谭玲总会计师签署捐赠协议,曾俊副院长现场接受捐赠。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针对防疫物资紧缺的问题,四川省国资委第一时间组织企业不讲条件、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千方百计全球采购医疗防护物资,先后向 四川省人民医院 分三批捐赠各类防控物资。现在,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国资委再次组织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四川发展、四川铁投、四川交投等19户中央在川企业、省属国有企业捐赠防疫资金,解燃眉之急,充分体现出国资国企的无疆大爱和责任担当,更是充分体现出对我院的认可和看重。

疫情当前,作为四川省公立医院的龙头, 四川省人民医院 事不避难,逆向而行,义无反顾的站在了防疫战争的最前线,举全院之力,在发热患者筛查、疑似患者收治、专用院区建设、援武汉医疗队、援甘孜医疗队等“五条战线”上同时作战,任务重、压力大、投入多。疫情警报仍未解除, 四川省人民医院 必将妥善高效使用好捐赠资金,用于抗疫相关的硬软件能力建设,专业人员培养招聘,以及提升我院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相信在 四川省人民医院 的 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倾力相助下,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成都晶博义眼(假眼)定制中心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36号302室
电话: (028)85356909
手机:18080010511

【人民日报】5G会诊!华西专家远程讨论6个新冠肺炎重症病例

罗主任、康主任……前线的同事们,你们好!看到你们太亲切了!”2月20日下午四点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通过5g远程会诊平台,向该院正在武汉前线的医护人员打着招呼。

这是华西医院联合该院援助武汉医疗队所管理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的4个不同的病区、武汉市红十字医院、以及华西附四院所管理武大人民医院病区,针对新冠肺炎重患者进行的首次多方、多地的远程多学科病例讨论。参会人员除了医疗队的一线医护专家外,还有华西医院院本部来自心脏内科、感染性疾病中心、放射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

“患者李女士,73岁,因‘头痛10天,呼吸困难5天’,于1月31日入院。入院后,我们对她进行了心电监护、氧疗等多种治疗。但现在仍呼吸困难,所以想请问各位老师,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是应该加用药物还是加强呼吸支持?”通过远程会诊,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教授、目前正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支援的刘丹向提出了治疗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

除了寻求治疗建议,前线医疗队成员还分享了一些治疗成功的典型案例。

“患者是一名中年女性,因‘咳嗽伴发热5天’入院。治疗过程中,经历了从普通病房转入icu,再从icu转回普通病房的过程……目前,她的状态得到了缓和,精神状态基本恢复了。甚至在前几天,还偷跑出去晒太阳,被我们‘抓’回来了。”会上,目前正在武汉红十字医院支援的华西医疗队成员分享了医护人员对该患者所进行的检查、判断、治疗方法以及成功经验。

记者了解到,此次远程会诊共有6个病例,均为在华西援助武汉医疗队在武汉期间收治的具有典型临床特点的危重病例。

“通过专家们对典型病例的分享,以及多学科专家的商讨,可以让我们对病例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与讨论,优化患者的治疗方案,同时总结经验。这对提高救治效果有很大的好处,也对后方医院有较好的借鉴价值。”李为民在会上表示。

成都晶博义眼(假眼)定制中心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36号302室
电话: (028)85356909
手机:18080010511 

四川省人民医院杨正林团队成功研制出新冠病毒的早期快速准确检测诊断试剂盒

新冠疫情爆发后,四川省委省政府迅速组织实施了多个科技攻关项目,以增强新冠肺炎的诊治能力和防控力度,减少感染率和死亡率。由 四川省人民医院 副院长、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杨正林教授团队牵头的“新型冠状病毒快速诊疗技术研究”项目与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科研攻坚,经过艰苦奋战、反复探索,成功研制出针对新冠病毒的早期快速准确检测诊断试剂盒。

新冠肺炎的确诊目前主要依据从病人的鼻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或粪便等查出新冠病毒的核酸。杨正林团队和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多重荧光RT-PCR试剂盒,主要针对病毒ORF1ab、N、E基因设置三靶标和假病毒质控,已成功完成1001例临床样本检测(288例临床确诊的阳性病例和713例临床排除的阴性)。288阳性样本,该试剂盒检出271例,临床灵敏度94.1%; 713例阴性,该试剂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临床特异度100%。该试剂盒目前已经进入注册申报阶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RF1ab/E/N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RT-PCR 法)

   临床证据显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有假阴性的情况存在,这与采样质量有一定关系。同时由于核酸检测所需时间较长,不利于大规模的筛查。为此,杨正林团队和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新冠病毒感染后人类机体的反应会在血液中产生抗体的原理,迅速开展研究,通过构建质粒表达新冠病毒N蛋白和S蛋白作为抗原,建立了检查血清中病毒抗体的胶体金和化学发光法。其中,新型冠状病毒IgG/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已完成787例临床样本的检测(包括52例阳性样本和735例阴性样本),阳性检出率(灵敏度)为80.8%,阴性检出率(特异性)为98.5%。新型冠状病毒IgG和IgM抗体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已完成387例临床样本的检测(包括37例阳性样本和350例阴性样本),阳性检出率(灵敏度)为86.5%,阴性检出率(特异性)为99.7%。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

迈克生物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i3000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IgM抗体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

这两个试剂盒也都在准备申请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批文。胶体金法可做到现场取材、现场检测,大大缩短样本周转时间,而且具有成本低、采样量小、操作简便、快速定性等特点,无需昂贵的专业设备,试剂盒自带质量控制对照、室温储存、运输方便,适合基层单位广泛应用。化学发光法则采用全自动全封闭系统检测,25分钟即可出结果,每小时达600测试,最大程度降低了一线操作人员的生物暴露风险,适宜进行高通量大规模筛查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人群。

杨正林教授团队长期从事疾病分子诊断研究和临床应用,先后成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外创新单元,在Scienc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 Genetics等国际顶级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杨正林目前担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临床分子诊断分会会长和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会候任主任委员,先后获得国家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四川省杰出创新人才奖等荣誉。

成都晶博义眼(假眼)定制中心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36号302室
电话: (028)85356909
手机:18080010511